top of page

精選書摘︱後疫情時代,不創業就等死

現在的年輕人,不管你是白天上班,晚上端盤子,都應該要為創業有所準備,這是一種必然的準備,因為「不創業,就等死」。特別是2020疫情爆發之後,全世界的各大企業都紛紛裁員、放無薪假、甚至是宣告破產、關門倒閉,在後疫情時代,我認為已經沒有什麼叫做「穩定」的工作,就算是你認為現在的工作是一份鐵飯碗,但重點是可以穩定「多久」呢?!



而當台灣年輕人還在圍繞著22K打轉,對岸的年輕人早在好幾年前就已經在談創業; 更不要說很多先進國家的政策也都鼓勵滿十八歲以上的年輕人開始創業,如果你在十八歲念大學時,還沒有開始創業的話,二十二歲畢業時,就只能幫同班同學打工,這是殘酷的事實。



很多人會想:「等我有錢的時候再去創業」,這是錯誤的想法,千萬不要等到有錢的時候再去創業,創業不是等有錢的時才能做,創業的夢想是從沒有錢的時候就要開始,未來才有創業的能力。所以現在起,就要開始累積經驗、資源。



我鼓勵年輕人現在就去登記成立公司,然後放著,你就會有股權,你就是法人,去買東西時可以開公司統一發票。如果你想與別的公司合作,但你不是公司法人,就無法做生意、談股權,所以有法人登記是必要的。



假設現在有30個年輕人想要創業,建議這30人都去登記公司法人,就有30家公司,你在自己公司擁有71%股權,另外的29%股權,每個人給予1%股權投資,這30人就有30家公司,每個人都有參與其他29家公司的股權,這樣便可以組成一個集團了。而這30人不是要立刻創業,而是要常常聚會、討論,等到有方向、有策略,很快就能開始合作,當你有創業思維時,聚會討論、蒐集的資料內官就會與創業有關,創業資訊的分享,市場調查,彼此分析,互相鼓勵,創業的夢想就會越來越清晰,更有實現的可能。



如果你沒有創業思維,一群好朋友聚在一起時,就只能喝酒、聊天、唱歌,你們的聚會內容就會完全不一樣了,所以我強烈建議年輕人應該聚在一起,成為一個創業的社群,如果以社群經濟角度來看,這個創業社群,一定對你有很大的幫助,一定會帶來很大的影響力!



如果你成立了公司,可能還不知道要做什麼,這個是不用擔對的,因為你有70%的時間在修正你的目標,30%的時間是在設定目標,你要往哪個方向發展,是會不斷地修正,最後你會修正到你所想要的。



設定公司是你下決心的一個開始,而你的業務經營,可以透過討論、合作、開發、籌備的過程,不斷地修正,直到你要的東西出現為止。


年輕人的第一次創業,並不代表是最後一次的創業機會,所以不要給自己這次的創業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壓力,關鍵是你必須汲取經驗。所以白天上班、晚上創業的案例是非常多的,白天的工作是你經濟所得來源,可以維持你的基本生活,晚上是為你的夢想而準備,這樣才有機會完成創業的夢想,所以我們並不是希望你要置之死地而後生地立刻離開現有工作去創業,而是以同步進行的方式,千萬不要很衝動地離職。



在沒有能力創業之前,一定要先做準備,一步步的學習,但不是要你馬上捨棄現有的工作,白天創業、晚上也創業,這樣的做法並不是全然都錯,問題是你還沒有能力創業,你沒有資金、人脈,什麼都沒有的情況下,一下子就掉入兩難的窘境裡,甚至你還不知道要創哪種業,創業全部所需要的那些事,你都還在自我探索,因此你浪費了時間、浪費了你原來的資源。



創業人是需要經驗的累積,所以累積經驗是很重要的。大學生白天認真上課學習,晚上可以朝你的夢想前進,台灣政府沒有規定十八歲不可以創業,所以,十八歲大一時,創業設立公司,到了大二、大三,一步步的往創業夢想做準備。



古人有句話說:「機會是留給時刻準備著的人」,就是要時時刻刻都處在準備的狀態,這些東西都會在轉彎的時刻,有所收獲。


你白天所努力付出的一切,都是為了未來而準備、收獲。有很多優秀的創業者,都不是那些每天只是上班、下班的人,而是上班時候,就開始利用時間為未來創業做準備,才有可能創造出更好的、屬於自己的事業的發展格局。因此,我鼓勵大家多創業,「不創業,就等死」這個的「死」字並不是真的死,而是一個人如果生活中沒有動力、不積極,就跟死沒有什麼不同。



-摘選自林偉賢老師著作 《不創業,就等死》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