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 利他,就是最高境界的利己
Updated: Feb 11, 2021
1 抑制利己心,利他心就會顯現
一旦利己占上風,就會帶來破綻
近來,我們經常可以在報紙上看到,政治發展正在背離國民的關切,只追求自身獨自發展,政治發展僅僅依存於政治理論而非國民的要求。
此外,經濟發展也僅僅依存於經濟理論,整個社會都陷入了這樣的狀態。我認為,社會整體已經陷入腐敗化膿的狀態,如果持續下去的話,可能所有的體系都會崩潰。
我對此抱有强烈的危機感。
雖然經濟不景氣,黨派間爭奪主導權的鬥爭和爭吵卻仍然持續不斷,對國民的期望置若罔聞。身處社會高層、領導層的人們,内心正在腐敗化膿。
他們只顧自己,待人處事以自我為中心,所以才會導致種種問題的發生。
就是說,他們已經無法用“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這一善惡的基準來進行判斷,所有的判斷都變成了自我中心的、利己的判斷。
企業和產業界也是一樣,那些赤裸裸的基於自我的判斷導致了種種問題。近來不斷發生的金錢醜聞和人事醜聞就是証明。
前面講過,人可以被大致分為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的人,和與之相反的、利他的人。遺憾的是,利他之心,即關愛他人,為他人著想的善心卻不易發揚,而以“自己是否賺錢,對自己是否有利”為中心來考慮事物卻是我們的人性,這是令人悲哀的事實。
如果一個企業的領導人,以賺錢和華服美食這樣的慾望為動機來經營企業,可能一時會有快速的成長,但遲早會出現問題。
因为抱著只要自己好就行的思維開展經營,一定會導致反社會的行為,因而與社會產生摩擦,結果必然導致没落。
也就是說,當自我膨脹,利己心占上風的時候,我們的行為就會露出破綻。在這一點上,無一例外。
2 如果心靈是中空的圓球
但是,人的内心絕非僅僅只有自我存在。
這個自我,也就是利己心雖然很强烈,但與此同時,所有人都擁有“利益他人、為他人著想的、與人為善的,關愛他人”的利他本性。
在這裡,我想再次向大家强調,“如果企業家的心中没有利他心,也就是關愛他人、為他人著想的願望,企業經營是無法成功的”。
我想告訴大家:“只要自己好就行,僅以這樣的心態是無法經營好企業的。”
當然,天生就能發揚利他之心的人少之又少。普通人如果不有意識地修行,幾乎都會以完全利己的動機行動。在我們這些普通人心中都有利己心,也就是只要自己好就行的心態。
所以,我想再次强調,必須抑制這種利己心,我們能抑制多少利己心,就會相應地有多少利他心呈現出來。
關愛他人的利他之心,即便我們努力發揚,也往往很難做到。但是,只要抑制利己之心,利他之心就會自然而然地呈現出來。
3 經營就是利他行
我為什麼創立京瓷?
大家能夠感知到自己擁有多少這樣的利他之心嗎?
大家都是中小企業、中堅企業的社長和經營幹部,實際上,每個人心中已經有相當比重的利他之心了。
當初創立京瓷的时候,我是這麼想的:“用300萬日元的資本金就能成立公司,太好了,實在是令人感謝。我和共同創業的7名夥伴,從此就有了一個讓我的技術發揚光大的場所,這就是京瓷。”
僅僅過了兩年,我就意識到這種想法是一個巨大的錯誤。
我們在第一年錄用了二十名初中畢業的員工,第二年又錄用了十幾名高中畢業的員工。但這些高中畢業的員工工作一年後提出要求:
“今年冬季的獎金要發多少,明天春天的加薪要加多少,接下來的5年裡需要加薪多少,如果不能滿足我們的條件,我們就集體辭職!”
他們拿著按了血手印的聯名狀,向我提出了强硬的交涉。
這些同时入職的高中畢業的員工提出了“大家一起辭職”的要求,讓我很是震驚。之後,我和他們促膝長談,持續了三天三夜。他們要求:要保證每年多少的加薪,多少的獎金。
但我堅持:“這個恐怕是無无法保證的,因為我們是去年剛成立的新公司。“我不是一直跟大家說嗎?我會拼命努力,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努力,一起建立一家優秀的企業,到時候大家的待遇一定會大大提高。”
我向他們不斷訴說:“我如果能對你們承諾明年、後年,甚至是5年後的事情,就根本不用這麼拼命了。僅僅為了努力保證大家今天、明天有飯吃,我都已經如此惡戰苦鬥了,要對5年後的事情做出承诺,根本就不可能啊。”
與此同時,我深深地感覺到:“創辦京瓷公司的這個決定,太失敗了。
“創業以來,我一直認為,在他人的幫助下成立的這家公司,單純是為了讓我的技術發揚光大而存在的這些员工與我素昧平生,僅僅是通過了面试才進入公司,現在卻連他們將來的生活都要由我來保障。”
面對眼前被員工逼宮的現實,我深感自己實在是幹了一件騎虎難下的事情。
4 主動照顧“素昧平生的人”
當時的我,既無法照顧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也没辦法在經濟上支持他們。
所以我很惱火:“我連對老家的父母兄弟的忙都幫不上,卻要為這些剛剛被錄用、與我素昧平生的員工提供一生的經濟保障。當时錄用時並没有這樣的承諾,現在卻要求我做這樣毫無道理的保證,與其照顧這些傢伙一辈子,我還不如照顧自己的父母兄弟比較好。”
但仔細思考就會明白,企業不就是為了保障員工而存在的嗎?到了這時我才第一次意識到了這一點。
“為了這些員工,我一輩子都要拼命努力。”想到這一點,我就覺得事已至此,已經退無可退了。
於是,就在這個時候,我確定了“京瓷的經營理念”。
我為什麼要經營京瓷這家公司呢?
在此之前,我一直認為,創立公司是為了讓我的技術發揚光大。但就是在這個瞬間,經營公司的目的發生了變化,轉變成了“追求全體員工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幸福”。
而且,我還覺得應該“在追求全體員工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幸福的同時,為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做出貢獻”。
不管在什麼情況下,公司首先都應該追求全體員工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幸福。我意識到了這一點,改變了自己之前的方針。
5 公司的擴大就是利他行的擴大
大家在成為經營者的那一刻起,就應該知道:必須照顧好自己的員工,所以我們的企業才能保持和諧的氛圍,經營才能順利。
實際上,這已經變成了企業存在的前提條件。
像日本這樣普遍採用終身雇佣制的國家,員工都會抱著“一但進入公司,公司就會照顧我一輩子”的想法入職,所以經營者必須照顧這些萍水相逢的員工。要照顧一個人的一生,需要耗費巨大的資金。
大家將其視作理所當然,並在不知不覺中予以踐行,這本身就是利他。就是說,大家已經擁有了願意幫助他人的“利他之心”。
如果我們將照顧員工一生視為理所當然的話,就已經具備了釋迦牟尼所說的慈悲心、布施心,基督所說的愛,大家實際上也已經具備。
接下來,我們的企業會逐漸成長起來,50人會變成100人,100人會變成1000人,這就意味著利他行的逐漸擴大,也意味著責任更重了,要幫助的人更多了。
接下來,就需要為當地做一些貢獻,這是對周邊社區居民的利他行。如果“希望為縣裡做點貢獻”的話,那麼就是對“縣”這個更大區域中的人們所做的利他行。
如果說希望為日本這個國家做貢獻的話,從國民的視點來看,這就是利他行。
當然,如果說要保衛日本這個國家的國家利益的話,這就是國家層面上的利己和自我中心,但從個人和國民的角度看來,確實是很大的利他。因為這是幫助國民這樣的“他人”的利他行為。
利他的思考還能超越國家的層次。
為了世界和平,如果只考慮一國的利害得失,就可能危害整個世界。
在這裡,就需要有“地球利益”的思维方式。再進一步說,如果僅僅只考慮地球,從宇宙的角度來看,可能也會带來壞處,這個時候,就需要有“宇宙利益”的思維方式。
大家能理解嗎?
人的心靈分為利己和利他,最低層次的就是為了自己,為了個人的那種自我中心的私心。
“只要自己好就行”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會把整個社會都放到自己的對立面與此相比,“至少也要守護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的這種想法,就是家庭層面的自我中心。
雖說是家庭層面的自我中心,但從個人角度看來,還是有利他的成分。因為珍視自己的妻子,守護她,以及守護自己的孩子,其中就有利他的部分。
所以說,家庭層面的自我中心本身,已經包含了利他的成分。
即使在一家小企業中,守護公司,珍視公司的員工,這樣的思維方式與個人的自我中心相比,也包含著了不起的利他行的成分,也就是包含著想要救助他人的成分,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6 利他之心開闊視野
那麼,用以自我為中心的利己基準來判斷事物與用利他基準來判斷事物相比,有什麼不同呢?
不同之處就在於視野會變得開闊。
比起覺得只要自己好就行的個人自我中心主義,超越個人,珍視家庭且努力讓家人更好的思維方式,能讓人擺脱狭隘的個人視野,站在家庭這個更寬廣的視野上看待事物。
進一步說,如果不僅考慮家庭,還珍視公司的員工,希望他們更好,那麼視野也會隨之擴大。
就是說,隨著利他範圍的不斷擴大,我們看待事物的眼光和視野也會擴展。如果抱著只要自己賺錢就好的想法,人的視野真的會變得非常狹窄。
結果就會看不見前方的路,就會跌倒。
看到那些只顧自己公司賺錢的利欲熏心之人,我會覺得過於危險而看不下去。
因為我能預見,“那個人恐怕會在那裡跌倒”的景象。但是,他本人卻是看不見的,因為他覺得對才會這麼去做。
反之,如果能睜開利他之眼,視野就能不斷擴展。當我看到有的經營者心懷大愛,為了救助更多的人而經營企業時,我就會很安心。
心態改變,人生觀就會改變,命運也同時會發生改變,而且看待事物的眼光也會改變。
這樣的話,就會具備預見性,就能看到未來,擁有感知到“那裡恐怕會出問題”的預知能力。
我想再說一遍,所謂利他之心,就是能將别人的歡樂視為自己的歡樂的心靈。看到别人成功,能從内心覺得“真好啊”。
一般來說,没有什麼人可以把别人的歡樂視作自己的歡樂。看到别人非常幸福愉快,往往會嫉妒,這就是普通人。
甚至有人會想要去破壞,因為看到對方很幸福,自己就不高興,普通人就是這麼猥瑣。
與之相對應的是,將别人的歡樂視為自己的歡樂,將别人的痛苦視為自己的痛苦的關愛之心,也就是美麗的心靈,這就是利他。
但是,要想擁有利他之心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人天生就是利己的。我也是一樣,也有利慾薰心的利己部分。
所以,我想再次重複,只要多多少少抑制這樣的利己心,就會產生利他心。
要抑制利己心,就需要在人生中不斷反省,保持謙虛,還要“知足”,不能讓自己的慾望無限膨脹。
“知足”可以幫助我們抑制利己心。比如,在政界,很多國會議員原來立志成為擁有“利他之心”的政治家,他們參加眾議院選舉,獲得國民的信任,選舉當選後進入國會,立志為國民盡力。
但有的人一但當選,就立刻把謙虛、反省、知足等思維方式抛到腦後,變得狂妄傲慢,完全忘記了利他。視野中也不再有日本這個國家和國民,而只關注自己及其所在黨派的利益,變得非常狹隘。
當今這個世界,由那些利己的人糾合在一起,僅靠相互之間算計利害關係而驅動,所以世風日下,人心混亂。這種狀況必須改變,已經迫在眉睫。
我們必須持續敲響警鐘,讓能反覆反省自己、能站在社會的角度思考問題、能努力抑制哪怕一丁點兒利己心的真正領導者成長起來,讓他們發揚利他之心。
同時,國民也要全員一致地改變方向,用自己的力量,幫助孕育那些能真正為國民盡力的領導者,只有這樣,我們這個社會才可能發生改變。
在這裡,我懇請大家,哪怕僅僅是為了這個國家,也要努力秉持利他之心去待人處事。
7 人的本質就是利他
我們很少有機會體驗這種“利他之心”,但偶爾還是有的。
比如,在擠滿人的地鐵裡,自己疲憊地坐在座位上。但眼前站著一位老太太。這時,雖然自己很累,想裝作看不見,但還是覺得不妥,於是站起來給她讓座,說:“您請坐。”
“您太謙虛了!”老太太很是感謝,並客氣地說“没事的,您坐吧。”
你還是會說:“還是您坐吧!請,請。”於是老太太坐了下來。
雖然自己腳腿酸痛,拉著吊環站著,但聽到老太太的感謝,心情也隨之舒暢起來。應該有人有過這樣的體驗吧。
這種心情和享用美食、身著華服時慾望得到滿足的高興有所不同,這是一種更為淡泊、恬靜的喜悦。利他能讓人感受到這種喜悦。
也就是說,利他的喜悦和利己得到滿足的喜悦是很不一樣的,這是一種讓人心情非常舒暢的東西。
但是,人並不是天生就這麼好心腸的,往往難以把“利他之心”發揚出来。
但從本質上而言,大家都是利他的,只是這種利他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被利己所覆蓋,利己會逐漸占上風,但人的本性卻是利他的。
Comments